一鸣网络讲解电子政务(政府)信息门户网站建

一鸣网络讲解电子政务(政府)信息门户网站建

一鸣网络2013-01-24阅读:

一、项目方案概述

1.1关于电子政务建设

在信息化建设的五大领域中,电子政务建设排在首位。从电子政务的内涵看,电子政务是指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改进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实现政府协同办公、政府业务流程信息化,为公众和企业提供广泛、高效和个性化服务的一个过程。

从电子政务的对象和职能看,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内部主要是各级政府之间、政府的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公务员之间的互动。承担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职能;外部主要是爱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承担政府对外服务和监管职能。

从电子政务建设的内容看,为有效实施和安全运行电子政务系统,必须确保五要素,即:

基础——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核心——信息资源库;

重点——支撑行政管理活动的信息应用系统;

保障——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

环境——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组织体系、人才体系等电子政务建设环境。

从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看,电子政务内部建设一般要经历公文电子化-协同办公-行政管理网络化-网上协同办公四个阶段;外部建设一般应经历网上简单的信息发布-网上单向互动-网上双向互动-在线事务处理四个阶段。内部建设是对外服务的基础和支撑,而对外服务的深入开展又促进了内部业务管理的整合。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实质是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落实政府职能“强化、弱化、转化”的要求,解决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越位、缺位、错位”问题,从而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创新,业务流程再造。

1.1.1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的协同办公工程、90年代初的“三金”工程、90年代末的政府上网工程、2000年的“三网一库”建设任务,到2002年的“两网、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和四个基础信息库”,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走过了一段不短的路程。

中共中央办公厅在今年8月发布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明确了,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落实这一决定,对于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挑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2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

参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为适应业务发展和安全保密的要求,有效遏制重复建设,要加快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网络平台。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政务内网主要是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与副省级以下政务部门的办公网物理隔离。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要统一标准,利用统一网络平台,促进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平台,在运行中逐步完善。

二。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

为了提高决策、监管和服务水平,逐步规范政府业务流程,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快12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管(含金卡)4个工程,促进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启动和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水等8个业务系统工程建设。业务系统建设要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分阶段推进。党的工作业务系统建设方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研究提出。

三。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

为了满足社会对政务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国家要组织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规划,设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启动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建设。

四。积极推进公共服务

各级政务部门要加快政务信息公开的步伐。在内部业务网络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推动各级政府开展对企业和公众的服务,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近两年重点建设并整合中央和地方的综合门户网站,促进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环境保护、“防伪打假”、“扫黄打非”等服务。

五。基本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要组织建立我国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逐步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建立电子政务信任体系,加强关键性安全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建立应急支援中心和数据灾难备份基础设施。

六。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逐步制定电子政务建设所需的标准和规范。今年要优先制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标准,加快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标准实施机制。

七。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

要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切实有效地开展公务员的电子政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定考核标准和制度。今年要制定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标准和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教材,落实培训机构。

八。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

适时提出比较成熟的立法建议,推动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加快研究和制定电子签章、政府信息公开及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基本形成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1.2门户网站的定位

门户网站是政府部门信息发布的总平台,也是政府部门集中对外提供服务的总平台,这个平台能够为政府提供虚拟主机、电子邮件、信息检索等服务;能通过导航程序在技术、功能等方面实现网站间有机衔接;能对政府部门的网站域名、应用项目、网页风格、电子邮箱、连接方式、数据结构等进行统一规划、管理;能起到政府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的作用;能为广大公众在网上浏览咨询直接办事提供服务,把电子政务推进到实用阶段。

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

3.1系统设计原则

3.1.1先进性和成熟性

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技术发展迅速,新理念、新体系、新技术迭相推出,这造成了新的、先进的技术与成熟的技术之间的矛盾。而大规模、全局性的应用系统,其功能和性能要求具有综合性。因此,在设计理念、技术体系、产品选用等方面要求先进性和成熟性的统一,以满足系统在很长的生命周期内持续的可维护和可扩展。

3.1.2开放性和标准性

系统将建立统一的先进的平台标准,符合国家关于电子政务及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标准,并将与现有的一些单位局域网络系统平台兼容,使这些系统能够方便的接入到本系统中。

系统建成后,其他系统可以经过一定的改造接入到本系统的平台上,从而使电子政务平台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

3.1.3实效性和共享性

系统将建立直观易用的信息采集平台和设定权限的信息发布平台。确保政府门户的实效性和共享性。

3.1.4安全性

安全是电子政务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所以要充分重视系统的安全,包括整个网络环境、基础工作平台、应用系统和数据信息的综合安全体系。

3.1.5可操作性和易用性

系统建设将结合实际需求,以可操作性为重点,避免追求大而全。并且保证系统的易用性,使各类用户(企事业工作人员,审批人员,普通公众)都能方便的使用本系统。

3.2电子政务建设总体结构

电子政务的建设主体是政府,他们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子政务建设,形成覆盖各级政府机关、企业、公众的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为政务应用提供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如下图所示:

3.3电子政务系统逻辑框架

从不同层面电子政务推进的策略上看,由于中央、省(市)、地市(区县)、县市(街镇)各级政府所担负的主要职责不同,因而电子政务在各层面上的实施重点和策略也有所不同。级别越高,内部宏观决策和管理的职能越重,涉密信息越多,实施电子政务应重在领导决策系统建设和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级别越低,其面向企业和公众的服务和监管职能越多,涉密信息越少,电子政务实施策略应重于与社会、公众的交互行为,实现政府管理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各层面电子政务建设在信息网络、应用功能、信息资源、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实施策略都有所不同。

本文由一鸣网络摘自权威资料,书籍,或网络原创文章,如有版权纠纷或者违规问题,请即刻联系我们删除,我们欢迎您分享,引用和转载,但谢绝直接搬砖和抄袭!